2018年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及行業發展空間預測
一、國內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
1、裝配式建筑發展階段
從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個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來看,混凝土結構占比最大達46%, 系混凝土產業發展較早且成本方面具備優勢,但PC構件領域成本競爭激烈,且優化空間有限,短期之內難以對傳統現澆混凝土形成替代。與預制鋼結構相比,雖然占據成本優勢,但難以滿足抗風、抗震及超高度、跨度等設計要求,行業發展高度有限。
2016年119個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分類
發達國家裝配式建筑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初級階段:滿足工業化、城市化及戰后復蘇帶來的基建及住宅需求;
2)發展階段:出臺相關政策確立行業標準、規范行業發展,保證住宅質量與功能,以舒適化為目標推進產業化生產;
3)成熟階段:行業規?;潭雀?,技術先進,追求高品質與低能耗。
我國對裝配式建筑的嘗試始于20世紀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各種預制屋面梁、吊車梁、預制屋面板、預制空心樓板以及大板建筑等得到多次應用。 但由于當時我國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比較落后,建筑工業化整體水平較低, 所以相應的裝配式建筑質量偏低, 比如樓屋面板的密封效果不好,防水措施不完善,以致存在漏水、隔聲效果差等問題,因此期間裝配式建筑沒有得到較大程度的發展。 進入90年代后,預制裝配式建筑自身在設計水平、構件制作的精細程度和裝配技術方面比較落后, 與之相比當時現澆混凝土技術迅速發展, 因而裝配式建筑陷入低谷。 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仍處于發展階段,部分地區甚至徘徊在起步階段。 近十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預制構件加工精度與質量、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政策因素的推動, 預制裝配式建筑重新升溫,并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
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歷史
2、國家推廣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行業空間不斷擴容
近年中央連續出臺推廣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政策,制定行業準則,定下建設目標。從最早2012年財政部、住建部提出力爭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至2017年1月發布裝配式建筑三大體系技術標準,再到2017年3月出臺《“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及配套管理辦法, 政策愈發密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裝配式建筑未來發展可期。
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全國劃分為“重點推進、積極推進、鼓勵推進”三類地區有重點地“自上而下”逐步推進:
1)重點推進地區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須達20%;
2)積極推進地區包括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須達15%;
3)鼓勵推進地區包括其余城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須達10%。三類地區在經濟發展程度和房屋價格上呈降次分布,新增房地產需求較多的地區往
往推進力度更大。為落實中央政策目標,各地方政府也已制定裝配式建筑規模階段性目標并同步出臺若干政策法規鼓勵推廣。
截至2020年不同地區裝配式建筑目標占比
二、全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空間預測
2020 年市場規模接近七千億, 2025 年再翻倍
1) 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 2025年達30%。假設自2015年起, 以10年為周期,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每年增加3%;
2)2007至2017年我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 由于基數較大及房地產市場政策收緊,假設2018-2020年房屋新開工面積每年增速為5%,之后維持在3%。2015年以市場平均價格2500元/每平米計算裝配式建筑造價,受益于技術進步及行業規模效益, 假設單位平米成本每年下降50元, 2020年造價降低將至2000元/每平米;
3)經測算, 2020年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將達6982億元, 2025 年將達到14389億元。據測算17年裝配式建筑行業規模達2573億,鋼結構行業龍頭杭蕭鋼構、鴻路鋼構及東南網架市占率均不足2%,市場分散度高,未來行業增量空間較大。
2015-2025年中國房屋新開工面積測算(億平米)
2015-2025年中國裝配式建筑面積及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測算(億平米、%)
2015-2025年中國裝配式建筑每平米造價測算(元)
2015-2025年中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測算(億元、%)
三、全國裝配式建筑驅動力因素分析
(一)、多主題催化裝配式建筑發展
裝配式建筑與環保限產、美麗中國、 長租公寓、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雄安新區建設等政策主題完美契合。
1) 環保限產+美麗中國: 2017年8月,環保部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十九大報告也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口號。 由于裝配式建筑相比傳統能極大降低污染和資源浪費, 加速提高裝配式建筑滲透率有助于環??己四繕藢崿F及美麗中國主題的貫徹;
2) 長租公寓主題: 2016年以來,租賃行業密集出臺利好政策。 16年6月國務院臺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首次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改建為租賃住房,并且給予相關優惠政策支持。 17年7月,九部委聯合發文,明確要求各地要搭建住房租賃交易平臺,并且選取12個城市為試點單位,加快發展租房租賃市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 加快培育住房租賃市場,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一系列政策加碼促進租房租賃市場發展,推動長租公寓的興起。在建設成本與效率方面,裝配式建筑施工周期短,規?;a等特點與長租公寓等租賃住房建設天然契合。 2017年7月以來,湖北、山東省要求全省新建公共租賃住房全部實施裝配式建筑,上海、南京等地更是將租賃土地出讓與裝配式建筑覆蓋比例綁定,裝配式建設進一步受益長租公寓主題;
3)供給側改革: 推廣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筑可部分替代傳統混凝土建筑,也有利于實現鋼鐵、 水泥、建材等行業去產能目標,支援供給側改革;
4) 雄安新區建設需求: 2017年4月1日,中央提出建設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新區建筑裝配式建筑占比將達80%-90%,這又為裝配式建筑的推廣與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人力成本增加與技術升級將倒逼傳統建筑產業更新換代
建國以來,我國人口高增長帶來的房屋建設需求及廉價人力資源是傳統建筑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當人口紅利不再,產業升級時代到來, 裝配式建筑或將成為主流。
1)近年來我國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齡化社會到來,人口紅利優勢喪失,建筑從業人員減少,導致人力成本上升。相比于現澆式建筑大量使用人工的建造方式,裝配式建筑運用精細化分工大大提升生產效率,人力需求較低, 以典型裝配式建筑企業杭蕭鋼構為例,其人工成本占比約為6-7%,相比傳統建筑企業上海建工(人工成本占比約為25%)人工成本占比減少近20%。因此隨著人力成本上升, 裝配式建筑人工成本較少的優勢得到發揮,將倒逼傳統建筑產業轉型;
2) 裝配式建筑技術越發成熟,龍頭企業技術優勢雄厚,規模經濟下成本不斷降低,產業升級指日可待。
(三)、裝配式建筑企業運營效率提高,可獲補貼頗豐
由大到小,從企業層面來看,建筑公司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可大幅提高運營效率,同時政策東風頻吹,財政補貼可觀,促使相關企業多方面收益。
1) 由于裝配式建筑工期短,企業資本周轉速度較快,可以大大緩解資金成本壓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傳統方式建造同等規模的工程,高峰期需要工人約240人左右,平均7天完成一層樓。而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只需要70個工人左右,平均5天一層樓。在整個建造過程中勞動力平均減少了50%左右,建設周期縮短了40%以上。 基于工期縮短比例和現場勞動力節約比例,我國現階段住宅產業化方式能提高綜合效率150%。而根據國外情況,住宅產業化方式的效率一般為傳統方式的3-5倍,成長空間巨大;
2) 我國現階段建筑業國企平均流動資產周轉率與總資產周轉率普遍低于國際企業,隨著裝配式建筑滲透率的普及,未來有望達到甚至趕超國際平均水平;
3)近年來各地政府通過財政補貼、貸款優惠等方法,鼓勵推廣裝配式建筑,豐厚的政府補貼,使得相關建筑企業及房地產企業受益,將緩沖裝配式建筑成本端劣勢 建筑業國企平均流動資產周轉率低于國際企業。
建筑業國企平均總資產周轉率低于國際企業
本文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內梅切克